为了帮助同学们更清晰地规划职业蓝图,深入理解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的融合之道,2025年7月8日星期二晚19:00-20:30,在结束了白天的《计算机图形学前沿》暑期课程后,安排了一场特别活动“职途探航之夜:企学技术专家面对面–解读图学密码,指引职业方向”。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五位在工业界和学术界均有卓越成就的嘉宾,分别是拓竹科技的龚明博士、柏楚电子的匡治安博士、 培风图南的刘亚雄博士、上海科技大学的许岚教授以及山东大学的朱君秋研究员。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刘利刚教授主持,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思想火花不断碰撞。
2025年7月8日星期二,第十三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图形学前沿》暑期课程第二天,上午由中国科大安徽省图形计算与感知交互重点实验室(GCL实验室)的陈雪锦老师主持进行,下午由GCL实验室的刘利刚老师主持进行。
2025年7月7日星期一,第十三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图形学前沿》暑期课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拉开了帷幕。课程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图形计算与感知交互重点实验室(GCL实验室)承办,由拓竹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柏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州培风图南半导体有限公司赞助。本次课程与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GDC)举办的《几何建模与图形计算》前沿讲习班同时同地举办,由GCL实验室刘利刚老师和翟晓雅老师及国内外知名学者们共同授课。
2025年7月6日,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主办,中国图学学会微观几何设计与制造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图形计算与感知交互重点实验室(GCL)和CSIAM几何设计与计算专委会(GDC)承办的“智能结构设计”研讨会在中国科大成功举办。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12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结构优化与AI生成设计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会议设有主题报告和圆桌讨论环节,聚焦拓扑优化的最新发展趋势,涵盖拓扑优化算法、多功能/多物理场超材料设计、AI生成式结构设计、以及增材制造工艺等前沿方向,深入探讨跨学科研究的突破性成果与实际应用路径。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作为工业检测、智能制造、齿科诊疗、文化传承等领域的“智慧之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形态。为了深入了解三维视觉技术在工业界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亲身体验前沿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图形与几何计算班联合应用数学教师党支部,于2025年7月2日组织师生前往位于杭州中国视谷的行业领军企业—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开了一场深度参观实践之旅。
2025年6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图形与几何计算班组织师生们赴中兴通讯南京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兴南研所”)及其滨江基地开展参访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主题,旨在为学子搭建实践平台,促进数学理论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结合。来自图形与几何计算班的近30名师生通过实地参观、技术讲座和互动交流,深入了解了中兴在通信技术、芯片研发及智能应用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为未来科研与职业规划提供了新视角。
2025年6月16日(星期一)下午14:30-16:00,GCL实验室学术报告活动在东区数学科学学院新楼308教室举行。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陈滨助理教授受邀作题为“Advancing Display Realism: Data-driven signal reconstruction, innovations in hardware, and perception-based optimization”的报告。本次报告由实验室主任刘利刚教授主持。
近年来,结构优化与拓扑优化正日益与人工智能(AI)技术深度融合。如何综合利用经典拓扑优化理论与AI算法,生成同时满足工程性能约束(如轻量化、高刚度)与功能性需求(如多物理场耦合、多功能响应)的复杂结构模型,依然是学术界与工业界面临的重大挑战。高精度、高性能的结构与材料,正逐步成为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疗等领域技术变革的关键驱动力。本次研讨会将聚焦拓扑优化的最新发展趋势,涵盖拓扑优化算法、多功能/多物理场超材料设计、AI生成式设计、以及增材制造工艺等前沿方向,深入探讨跨学科研究的突破性成果与实际应用路径。
为推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产业协同发展,安徽省图形计算与感知交互重点实验室(GCL)将于2025年7月6日(星期日)承办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CSIAM-GDC)联合中国图学学会微观几何设计与制造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智能结构设计”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