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
数学往往是严谨的公式、抽象的理论,
艺术则是感性的表达与天马行空的想象,二者似乎泾渭分明。
然而,在中国科大,
有一支科普团队正在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打破这一认知壁垒,让数学与艺术相映成趣。
近期,GCL实验室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共有5篇论文被国际顶级会议Siggraph Asia 2025录用,其中3篇发表于该领域唯一的一区TOP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2025年第6期)。所有录用论文将于12月在中国香港举办的Siggraph Asia 2025会议上进行宣读。
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助力科技强国建设,我国将每年9月确定为“全国科普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图形计算与感知交互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GCL实验室)积极响应号召,参与本年度科普月活动。2025年9月25日,实验室傅孝明老师和方清老师赴北京四中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受到师生热烈欢迎。此次活动是GCL实验室履行社会责任、传播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的实际行动。
2025年9月17日(星期三)下午14:30-16:3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GCL学术报告活动在东区数学科学学院新楼310教室举行。来自厦门大学的郭诗辉教授进行了题为“无扰化穿戴式动作捕捉技术”的报告。来自浙江大学的邹强研究员进行了题为“智能 CAD 2.0”的报告。本次报告活动由GCL实验室主任刘利刚教授主持。
【论文标题】SPARE: Symmetrized Point-to-Plane Distance for Robust Non-Rigid 3D Registration
【作者】要宇馨1,3,邓柏林2,侯军辉3,张举勇1
【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卡迪夫大学2,香港城市大学3
2025年8月19日-23日,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主办的第17届几何设计与计算大会(CSIAM GDC 2025)、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第20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图形学国际会议(CAD/Graphics 2025)及第28届全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术会议(CCF CAD/CG 2025)在烟台同期同地举办。本次会议由CSIAM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GDC)、CCF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业委员会(CAD/CG)、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共同承办,逾1000名国内外众多几何设计与计算、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及产业同仁汇聚一堂,共同交流前沿成果及发展趋势。
在山东烟台的国际会议CAD/Graphics 2025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图形计算与感知交互重点实验室(GCL)的刘浩晨同学、吴康老师、蔡有城老师、翟晓雅老师、刘利刚老师、傅孝明老师,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的李至老师,和RMIT、河海大学的谢亿民院士,以及STEREOWOOD Design工作室的张可天一起合作发表的研究论文《Computational Multi-layered Wood Carving Art》荣获大会的Honorable Mention Award(荣誉提名奖)(图1),并被推荐到Computers & Graphics.
2025年8月4日(星期一)下午14:30-17: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GCL学术报告活动在东区数学科学学院新楼310教室举行。来自阿联酋人工智能大学(MBZUAI)的闫令琪副教授进行了题为“Rendering-friendly Representations for Appearance Synthesis and Large-scale Scenes”的报告。来自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的张彪博士后进行了题为“How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in 3D Impacts Generative Models”的报告。本次报告活动由GCL实验室主任刘利刚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