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L科普活动: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顺利举行
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助力科技强国建设,我国将每年9月确定为“全国科普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图形计算与感知交互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GCL实验室)积极响应号召,参与本年度科普月活动。2025年9月25日,实验室傅孝明老师和方清老师赴北京四中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受到师生热烈欢迎。此次活动是GCL实验室履行社会责任、传播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的实际行动。
第一场讲座由傅孝明老师带来题为“无处不在的几何”的科普报告。他从起源于古埃及土地测量的实践技术讲起,追溯了几何学的发展历程,并以地球仪、屋顶建筑和虚拟三维模型、生物组织等丰富案例,深入浅出的阐明了“几何”的概念及其在现实世界与数学世界的广泛应用。傅孝明老师还通过“橘皮成型”、“镜杯碟艺术”和“纸片阴影艺术”等生动案例,展示了其中蕴含的几何原理。
方清老师的讲座题为“分形世界,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为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分形的核心概念,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深入探讨了在工业和艺术领域中分形的实际运用。分形指的是那些在不同尺度上呈现自相似性质的物体。自然界中充满了分形,比如雪花、树枝、闪电以及河流的形态皆展示了这种独特特征。分形在科学、生活和艺术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运用分形与计算机编程来模拟自然现象,利用分形散热器提高散热效率,以及利用分形控制音乐的节拍和频率等。最后,方清老师还探讨了3D打印技术的发展对分形制造成本的影响。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老师们耐心地进行答疑解惑,共同围绕科普内容及数学应用展开了深入讨论。
本次科普活动在学生们心中播下了几何的种子,也让他们真切体悟到数学的强大力量,有效激发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数学无处不在”的生活理念获得了最生动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