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L学术活动:厦门大学郭诗辉教授、浙江大学邹强研究员

2025年9月17日(星期三)下午14:30-16:3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GCL学术报告活动在东区数学科学学院新楼310教室举行。来自厦门大学的郭诗辉教授进行了题为“无扰化穿戴式动作捕捉技术”的报告。来自浙江大学的邹强研究员进行了题为“智能 CAD 2.0”的报告。本次报告活动由GCL实验室主任刘利刚教授主持。

报告1:无扰化穿戴式动作捕捉技术

郭诗辉老师的报告分享了其团队在穿戴式动作捕捉方面的研究进展。动作捕捉技术在动画,游戏行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郭诗辉老师先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动作捕捉技术,并指出了当前动作捕捉技术的一些不足,传统的动捕技术以设备为中心,需要动捕演员佩戴沉重的设备,舒适度低。同时也介绍了他的团队自研的宽松式运动捕捉功能服装,这种动捕系统以用户为中心,可以在不干扰运动条件下,以正常服装形态捕捉用户的运动,舒适度高。

郭诗辉老师介绍了这个方向一些关键问题和技术挑战,并分别介绍了他的团队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团队在这个问题上的两篇代表性的工作,从数据的采集,网络架构的设计,到最终如何进行模拟实验,都作了详尽的说明。

郭诗辉老师介绍了该技术具体的应用场景,比如日常运动监测以及医疗康复评估等任务。报告结束后,郭老师回答了大家的提问,对于论文中的技术细节,大家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报告2:智能CAD 2.0

邹强老师的报告聚焦于AI如何应用于传统的CAD领域。首先他介绍了什么是工程设计,并指出了当前工程设计领域的一些问题,比如人的设计意图难以被计算机所理解。然后他回顾了传统的CAD发展的几个阶段,从Bezier曲线到NURBS再到参数化CAD,并与大家探讨了当前智能CAD时代,CAD如何与AI结合。

之后邹强老师介绍了他的团队近期在AI+CAD领域的一些工作。第一个工作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生成样条曲线,相对传统的方法误差下降了一个数量级。第二个工作提出了利用Brep模型本身的属性进行表示学习任务。第三个工作通过扩散模型,实现了可控的参数化CAD生成。第四个工作专注Airfoil形状生成任务,对比传统方法形状相似度,性能均有巨大提升,第五个工作则发布了一个新的真实CAD模型数据集。

报告结束后,大家积极提问,对于AI+CAD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讲者简介

郭诗辉,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与英国皇家工程院创新领军人才、小米青年学者、福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研究兴趣集中于基于智能传感服装的运动捕捉、分析与交互,主持国自然面上/青年项目,CCF-腾讯犀牛岛基金、阿里巴巴达摩院创新研究计划AIR项目等,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SIGGRAPH、CVPR、NeurIPS等发表CCF-A/Trans论文二十余篇,相关工作获得SIGGRAPH2025最佳论文奖、CVPR 2020最佳论文奖提名、ChinaVR 2021最佳墙报奖、CHCI最佳技术展示奖。担任国际学术期刊ComputerAnimation &Virtual Worlds编委、Visual Informatics青年编委。主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增强现实技术与应用》系列教材,入选教育部软件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批推荐教材、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材、福建省十四五规划教材。

邹强,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和CAD&CG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几何建模和CAD/CAM,主持国防科工局课题、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为人才基金等,发表CAD、ASME Trans.、CIRP Annals等权威期刊论文40余篇。“Iso-Level”等方法写入MIT教材,应用于某国防重点航空型号研制,支撑CAD软件关键技术国产化替代等。获CCFCAD&CG青年科技奖、省优秀论文奖、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等。任《Computer-Aided Design》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编委,SPM、SMI、CAD/CG等会议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