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L科普活动:内蒙古财大附属学校和呼和浩特铁路一中科普活动顺利举行

2024年12月13日,为响应国家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方针,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提升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科技文化素质,开展边境边民科普活动,安徽省图形计算与感知交互重点实验室(GCL)的傅孝明老师受邀来到内蒙古财经大学附属学校和呼和浩特铁路一中初中部分别展开了精彩的科普活动,吸引了80多位小学生与80多位初中生同学参加。

傅孝明老师的报告围绕“计算艺术设计”展开,向同学们讲述了日常生活中背后的数学原理。以建筑设计为例,科普了可展曲面的概念。随后,傅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更多的艺术与数学结合的例子:(1)橘皮成型,在橘子表面计算和优化一条割缝,沿着割缝切开橘子就可以获得想要的形状;(2)纸模,利用可展曲面近似艺术模型,仅需数张A4纸就可以拼出模型的表面;(3)镜杯碟,通过设计和优化碟子的形状和图案,使得杯子和碟子中呈现不同的图案。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数学与艺术碰撞出的奇妙火花。这种创新的方式不仅展示了数学的魅力,也激发了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最后,同学们亲自体验了橘皮成型和鲁班锁。橘皮成型是在橘子表皮做切割,随后将橘皮剥开就能得到各种图案,如青蛙,小熊等。鲁班锁是一种中国古代榫卯结构,将模型分解为一系列按指定顺序拼接而成的块状结构。这一系列动手实验,激发了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此次的科普活动巧妙地将数学与艺术融合,向内蒙古财经大学附属中学和铁路一中初中部的同学们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同学们也在实践中感受了数学的魅力和应用。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启发,为国家的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