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L科普活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师生课外研学活动顺利开展
为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合作精神,感悟科学家精神,提高新一代中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为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助力,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初三工程班师生一行来访中国科大,开展“访中国科大,品徽州文化,做高端人才”的课外研学活动。
2024年10月16日下午,安徽省图形计算与感知交互重点实验室(GCL)、中国科大数学与应用科普教育基地的傅孝明副教授、翟晓雅特任副研究员受邀在中国科大东区五教,为师生们带来了精彩的科普讲座。
翟晓雅老师进行了题为《隐身斗篷超材料》的科普报告。翟老师通过举例“隐身斗篷”的设计原理,抛砖引玉地启发出同学们对超材料设计的思考与兴趣。超材料的诞生让人们能够在不违反基本物理法则的基础上,创造出与自然介质截然不同的、具备超凡物理特性的“新型介质”。翟老师提到,超材料为制造隐身设备开辟了新道路,特别是在军事领域,有助于打造出能够躲避电磁波探测的飞行器。并且,随着超材料在拓宽频段、增强可控性及系统化方面的持续研究,未来超材料将在军事和通讯领域展现出更为巨大的潜力。复杂又奇妙的数学计算是超材料创新设计的基底,希望通过翟老师的报告,能激发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傅孝明老师的报告题目为《计算艺术设计》。傅老师讲解了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并且指出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甚至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也无处不在。随后,他举例介绍了团队通过算法设计并实现的几项研究成果:橘皮成形艺术通过计算和优化橘子表面的一条割缝,使得用小刀沿此割缝切开后,橘子能呈现出用户指定的平面形状;纸模艺术是一种能自动寻找割缝的艺术设计形式,它利用可展曲面近似艺术模型,仅需几张A4纸即可拼合成模型的表面;镜杯碟艺术,通过计算和优化底座碟子的形状与颜色,使得从碟子和杯子中分别可以看到两个截然不同的图像。让同学们在巧妙的艺术设计过程中发现数学之美。
此次研学活动中,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初中工程班的同学们通过聆听科普讲座,近距离感受了高新科技的魅力,进一步提升了科学思维能力。